春暖花开“食”先知——哈尔滨新东方烹饪学校

发布时间:2015-04-03

文章摘要:吃,向来都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舌尖上的中国》的超高关注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国人对于吃的狂热。如今人的一日三餐,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美味,还更加注重与时令的结合,这种需求也符合四季更替、适食而食、不时不食的传统规律。不管是山珍还是野味,各

       吃,向来都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舌尖上的中国》的超高关注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国人对于吃的狂热。如今人的一日三餐,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美味,还更加注重与时令的结合,这种需求也符合四季更替、适食而食、不时不食的传统规律。不管是山珍还是野味,各种食材都有其遵循的独有时令。“冬吃萝卜夏吃姜”,简单的一句俗语,就简明扼要地道出了食材与时令之间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哈尔滨新东方烹饪学校就为大家讲讲春天的那些美食。
 
野菜是春天馈赠的见面礼 是老祖宗总结的生活智慧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古训想必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或许室外仍是嚣张数月不肯离去的低气温,身体更是感觉不出半分春天的温暖,但是春天独有的食物却让舌头早早地感受到了浓浓春意。春暖花开“食”先知,这话一点都不假。
  遍布珍宝的土地总能给吃货意想不到的惊喜,随意横生在田埂的野菜,经过厨师们的奇思妙想,变身为餐桌上的宝贝,这或许就是春天最好的馈赠。
  说起春季的时令食材非野菜莫属,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所以春天的野菜多得数不清,地衣、水芹菜、马兰头、香椿、荠菜、萝卜苗、草籽、鸭脚菜、蒲公英、观音菜、折耳根、豌豆苗、龙爪菜等都是百姓餐桌上的“座上宾”。不过说起最受人们喜爱的野菜,还是马兰头、荠菜和香椿。
  “可别小瞧了这些看似普通的野菜,在食谱中,他们可是春天必吃的美味佳肴。春天吃野菜,除了正好赶上时令之外,还能调解人身体中因为过年的大鱼大肉而产生的油腻,俗话称‘刮油’,不得不说这都是老祖宗总结的生活智慧。”哈尔滨新东方烹饪学校孙老师说。
 

 
春天美食  香椿
 
马兰头、荠菜和香椿 舌尖上的春天
  马兰头、荠菜和香椿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舌尖上的春天。其实野菜中蕴含的真正乐趣,在采不在吃,在春阳和煦的午后,一家人挎上篮子,走上绿意萌生的田埂,边逛边采,边采边赏,是何等美妙的一件事。
  吃马兰头、荠菜或是香椿,多喜欢用油炒,而每种野菜都有其固定搭配,一般来说马兰头和荠菜搭配豆腐,而香椿则要配上鸡蛋才地道。
  荠菜和香椿也是春宴上的常客,其中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C。含有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的荠菜更算得上是野菜中的“上品”。在民间,很早便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和“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科学研究表明,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而说起香椿,更是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文学家苏轼便盛赞其:“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我们食用的香椿,其实是指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树发的嫩芽,一般长度只有4~5厘米,俗称香椿头。香椿在全国各地皆被当成美味,有人更是给它取了别名叫做“树上蔬菜”,因此香椿在各地有不同的吃法,比如香椿竹笋、香椿拌豆腐、煎香椿饼、椿苗拌三丝等等。但是在有些人眼中,香椿只有和鸡蛋在一起才是最配的。
 
 
春天美食  春笋
 
雨后春笋受唐太宗喜爱 清明馃是春天才有的食物
  提起春天的食物,不能不提春笋和清明馃。春笋,即立春时节后出土的毛竹笋,春笋之所以能在春天的多种食材中脱颖而出,全凭其鲜嫩味美。虽然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唯有春笋味道最佳,因而被誉为春天的“菜王”。
  “菜王”的头衔可不是吹的,从李商隐笔下的诗句“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中便可看出一二。追溯至唐朝,据说唐太宗就很喜欢吃笋,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大品“笋宴”,并以笋来象征国事昌盛,比如用“雨后春笋”来比喻大唐人才辈出。将钟爱的食材化成四字成语,足以看出唐太宗对于笋的喜爱。
  刚刚破土而出的春笋,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不放任何调味料仍满嘴鲜香。春笋的出笋期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冬笋挖完拔春笋”,意思是在挖完冬笋之后紧接着就可以拔破土而出的第一波春笋,这也是有经验挖笋人多年总结出来的规律。烧春笋的话,一般配上腌肉和咸菜拿来煮汤,多余的春笋则晒干制成笋干,待日后需要时取出食用。
  说完了春笋炖咸肉,接下来轮到了清明节必备的食物———清明馃。虽然清明馃是传统小吃,但是每地在做法上仍有不同。大多数人现在仍保留着自己动手做清明馃的传统,本地做法先将采摘回来的艾叶用石灰腌渍一段时间,再用石臼捣碎,然后将米粉与糯米粉按比例混合,揉捏均匀之后放进盛有艾叶碎末的石臼,再将两者混合均匀。当白色的面团变成粉绿色,即可拿出包馅蒸熟。




 

在线咨询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