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处:等候区尽可能在室内,不干扰结账区
餐厅设计的第一个重点必须注意带位台与结账区,小型餐厅的带位台可以简约。带位台相邻的是等候区,如果餐厅空间可以的话,尽量让等候区规划在室内,小餐厅的话,在户外设置也可,尽量不要让等候区太接近座位,以免影响用餐客人。
高级餐厅的等候区应该供应饮水,尤其是冬天更要注意。除了入场的带位会在入口,结账也有可能设计于此,一般结账区的设置需衡量餐厅的营运方式。高级餐厅有可能都是在桌面结账,而一般的餐厅结账则通常会在出入口附近,须预留一些位置避免结账时造成通道太拥挤,功能上须注意要有放置包包与信用卡签名的地方。
就餐区:以形态分区,避免只有单一形态的座位
客席的配置应该依据营运商的规划来把握,依据不同业种,会有不同桌数与人数上的需求。例如,寿司店就一定会有台前的位置,基本的原则是服务分区必须对应整体的空间感。若位子数量过多的话,就必须靠设计以形态分区,应该避免只有单一形态的座位,否则会使空间看起来单调。
基本上,通常2-4人为一般来客最集中的人数,因此二人桌与四人桌通常会配置在前区,一方面让路过的人感觉整家店是客满的,另一方面也方便有效率地带位,人数少的位子建议靠近窗边,较容易吸引顾客。
采光不好或是动线深处的地方,就必须花更多精力设计与营造气氛。例如,设计成包厢区或以沙发区来吸引团体型顾客,需注意的是,团体型顾客音量比较大,最好与前区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餐厅的客席配置,大致上会依据餐种来分:比如说西式餐点,适合长桌或是拼桌;中式餐点则以圆桌比较方便。
圆、方桌:方桌最多能挤四个人,可以拼桌,圆桌则是看大小。一般咖啡厅桌面以60公分为基准,有餐点供应的咖啡厅双人桌应以70-75公分为佳。
长桌:最近许多餐厅,流行使用超级长桌,虽然有些人不喜欢与别人共桌,但对于单人或是快速用餐的人来说,比较方便。
高脚桌:高脚桌的主要功能在于给快速用餐的人提供比较方便的座位,并且适合喝酒,而吧台则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互动,因此大部分的吧台都是属于高脚桌,配上吊灯也可以达成一种特色。
单人长桌:单人长桌,通常适合咖啡厅,尤其适合面对户外,可以提供给独自一人的客人,即便没有朋友,也会因为有良好的视野与空间品质来餐厅关顾。也不会挡住店内视野,必要时也可以比邻而坐。
沙发与包厢区:店内最里面的座位区,通常靠近厕所、厨房、仓库区,无法提供相较于前排良好的物理环境。因此通常在座位区质感上必须升级,通常比较适合多人的团体,也可以设计成包厢区,刚好提供隐秘性较高的服务。另外多人用餐区因人数与餐量比较大可以隔间区别。
备餐台与pos系统:动线流畅=翻桌率提升
通常依照服务分区,每隔一定的座位就必须配置备餐台,备餐台的功能是放置菜单、水瓶、刀叉、备品等等。
备餐台的设置要配合动线的规划,尽量让服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取得所需物品,但不妨碍到主动线,在设计上则需要配合整体气氛,避免因为物件过多,看起来杂乱。上餐的速度是掌握翻桌率的关键,备餐台的设置点与流畅度影响甚大。
此外有时备餐台会兼具pos系统,用来点菜,厨房内则会有出单机,结账处也会有pos系统,pos系统通常有专业的厂商规划,设计时需注意有哪些系统需要相连,事前请施工团队牵管,再请专业厂商布线。
洗手间:加分减分的终极之处
通常25个座位以内的餐厅,至少要有一间洗手间,每增加20个座位,就应该增加一间洗手间,稍微中型的餐厅男女厕就应该分开,100个座位的餐厅则至少要有4间,保证客人的需求。
等级越高的餐厅洗手间,更是不应该小觑,这里虽然只是餐厅的一小处,却是顾客来用餐之际,除了用餐区外一定会进入的地方,内部切合的设计与贴心小物的放置度能让客人感受到店家隐性的服务与用心。
灯光设计:以难忘的好气氛招揽客人
人气餐厅的设计除了装潢外,灯光的规划在整体氛围营造上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灯光的转换,能给予人天壤之别的感觉。整体而言,高级餐厅与注重私密的餐厅,着重于重点式的照明,咖啡厅或是全日营业的餐厅,则应该较为明亮,可用间接照明搭配重点照明。
这些设计在外观上就应该可以看出,白天与晚上的光线也必须在设计时纳入考量,咖啡厅在白天应尽量引入日光,日光颜色对食物与产品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同时也需注意遮阳,遮阳板或卷帘应在设计时一起考量。
规划空间的同时,也一同设定每一个工作区域、工作区所需的照度或是情境。同样是用餐区,在不同性质的餐厅所呈现的情景也许截然不同,依照设定方向、调整基本照度、重点光线以及灯具的选用。
